中风120行动组助力中国中风识别行动

2023年7月5日,“中国中风识别行动”全国启动会在京成功召开。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健康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邓海华,国家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中国脑血管病专科联盟主席吉训明,国家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扬,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百万减残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弋,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人颢,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系副主任、120行动组创始人赵静等专家出席会议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吉训明指出,“卒中防治与减残工作密切相关”,我们要通过“中国中风识别行动”积极推动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多渠道开展面向大众的卒中宣教工作,充分发动医学院校青年学生的积极性组建卒中宣讲团、充分利用工会、社区等社会力量进行科普宣教,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渠道、广覆盖的宣传网络。

二:提升医务人员的中风精准识别能力,通过三级培训体系、卒中学院建设等手段做好针对120急救人员、调度人员、心内、康复、骨科等卒中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基层医务人员的中风识别能力和科学转运能力的提升工作,做好溶、取栓一线医务人员筛选、评估和救治能力的提升工作,引导各级卒中中心从发展方式上向内涵式发展,规范卒中救治管理流程。

三:构建以“卒中地图”为纽带的“大众科普+精准识别+高效转运+科学救治+全程康复+持续随访”的全流程联动工作机制,完善卒中防治体系建设,规范卒中患者综合干预随访流程。

同时,吉训明主任委员还指出,近期将在全国各地区积极推动“中国中风识别行动”的开展,并尽快遴选试点单位,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也将会同各级试点单位一起,广泛调动社会各界资源,依靠各方力量,把卒中早期筛查、急诊干预和康复随访工作做好,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脑卒中高危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及致残率,助力脑卒中防治和百万减残工作开展。

圆桌论坛环节,多位行业专家聚焦卒中防控的多方融合模式进行了深入交流,并针对卒中防控的“道”和“术”展开讨论。

华扬教授表示,“中国中风识别行动”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即防、治、管、康。“防”就是要通过面向大众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卒中症状及危险因素的识别能力、树立预防卒中的基本理念。“治”就是精准化治疗、精准化筛查。“管”是针对卒中患者,无论是治疗前的评估还是治疗后的随访,要让血脂、血糖、血压等各项指标得到好的控制。“康”就是帮助急性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降低致残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杨弋指出,开展“中国中风识别行动”旨在推进卒中防控工作,落实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从大型三甲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的角度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的优势、发挥医疗平台优势、发挥科研创新优势、发挥在地区的全面引领作用,建立区域卒中防控体系,提高区域公民认知水平和医疗救治水平。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书记王人颢表示,以各级医院联动的专项行动来提升社会对防控重大疾病的认识,是医院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我们要把卒中中心建设放在医院发展大局中谋划,按照高水平医院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谋划卒中防控的各项环节。尤针对大众科普领域,要倡导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把卒中防控理念、救治技术等用喜闻乐见的方式,用朴实的语言,和老百姓进行交流,从而提升公众的卒中防控的意识,营造健康生活的社会氛围。

120行动组创始人赵静教授现场演示了中风120三步识别法,简单易学,旨在提高公众识别中风的能力和就诊意识。赵主任认为:卒中急救堪比救火,而我国卒中院前救治还相对延迟,因此患者及家属能否快速识别症状、立刻就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呼吁希望社会各方力量加入进来,推进卒中防控工作,助力“中国中风识别行动”。

最后环节,由吉训明主任委员为全国2000余名脑心健康管理师的优秀代表颁发卒中健康管理平台科普宣传员聘书。

多一点健康关注,少一份疾病担忧!

欢迎所有致力于中风急救科普宣传的战友报名成为中风120战士!

申请方式:

1、中风120在行动活动报道,请发邮件至stroke120@qq.com

2、中风120网站www.stroke120.org有中风120系列视频、宣传资料等可免费下载。

3、国际中风特别行动联盟CSTS会员以及fellow的申请,请发邮件至stroke120@qq.com,liur@stroke120.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