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故事

空盘子

刘仁玉
2016年10月22号

img_9021
午夜醒来,那个洁白的空盘子,以及那未曾使用的碗筷一直萦绕心头,感动之致!写此文以为纪念!
好友为了帮助推动“中风120”,请我们相聚。一边品尝广州小吃,一边商讨可行方案和策略。行走广州好多次了,这次的小吃,最好吃,也最难忘。满桌的各色点心、小吃,色、香、味俱全!这是我记忆中最丰盛的点心宴席了~
可是他自己一点也没动那些诱人的食品,面前的盘子洁白如初。连日辛劳,胃部不适,却心系公益,护佑众生。参加完我们在广州关于“中风120”的研讨会,他觉得应该立即推行“中风120”。他不但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策略性建议,而且动用他的公益团队,在饭桌上即时工作。他用自己的外套,围在胃部,试图缓解胃部的不适。但面部表情平静专注,那一份坚定,使我深受感染。
太开心了,明知自己对某种海鲜过敏,居然忍不在吃了汤里诱人的豆腐~太好吃了,那种柔软可口的感觉太棒了~不料,没过几分钟,就冷汗淋漓。心知不妙,立即求助于抗过敏药。所幸,有惊无险。休息一下后,即“暴走”佛山,讲座一小时,座无虚席,与会者热烈,讨论也竟长达1小时。
晚上美酒佳肴,满桌的盘子,又让我想起友人面前那个空空如也的洁白的盘子,以及摆放整齐的寂寞碗筷。
别问我,他是谁?我们推行“中风120”,我们不会计较个人“盘”中得失!开通“中风120”志愿者群,24小时内就有超高250人加盟!期待更多的志愿者加盟!
下次相聚,我要亲自给他盘里,放上精美可口糕点!我们会一同品尝,举杯同庆![握手]

士大夫的情怀:有感于刘仁玉和赵静教授创生“中风120”

2016-11-07 赵恒

“士大夫”这个词,我对其含义一直不甚了然。直到有一天,钟裕国先生寄语于我,说我有士大夫的情怀,把我吓了好大一跳。钟先生是我母校华西医大药学院的老领导,早已退休,而今80多岁了,整日读书写诗,针砭时弊,品评古今人物,其思维的锋芒,让人感觉到他还是一个年轻人。80年代我上大学时他红光满面的脸,慷慨激昂的话语,时常便在我头脑中浮现出来。他说我有“士大夫”的情怀,我是觉得自己不配,是因为我自己没有一点儿士大夫的自我印象,或者说我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说到“士大夫”,我会想起屈原的投江而死,方孝儒的虽诛十族而不惧,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人早已是历史的古董了,虽然我们还纪念他们,不论是他们的迂腐还是执着,但是他们一点儿精神的遗产可能都遗留不多了。看看今天的中国社会,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世风日下,道德飘零,遍地贪官,教授是叫兽,医师是白衣豺狼,文人们卖灵魂为生,如此社会中,还会有士大夫的精神存在吗?

今天我要说的,是我的朋友,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麻醉和重症治疗科医生,刘仁玉教授,和他的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上海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赵静教授。他们在一起合作创造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新概念,“中风120” ,如今在中国大地上广传。

stroke120-v9c-jr

点击看大图

中风是什么呢?是一种脑血管疾病。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方式大抵相同,天下众生,皆生于母腹也,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出将入相,扮演完自己的角色后,终将归去,而归去的原因,则很不相同。有得癌症死的,有患心脏病而终的,有出车祸而丧命的,还有想不通自杀身亡的。但是杀死中国人的第一原因,上述情况都不是。杀死中国人的第一凶手,乃中风也!

恐怕每个人都听说过中风这个词,每个人的周围都有人患过中风,有活着的,也有死去的。中风这个词虽然熟悉,但要普通人识别什么是中风,以便及时治疗,很多人可能就在云里雾里了! 可就是这个云里雾里的糊涂,不认识中风,得了中风不及时就医,就会要了你朋友的命,你家人的命,你同学的命,你同事的命,或者是你自己的命!因此,什么是中风,不可不察也。而要识别和记住中风的症状,及时就医,好像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医生的解释,加上不少的专业学术语言,可能会使许多人愈加糊涂起来。

为了帮助普通人识别中风,及时就医,仁玉和赵静一起,创造了“中风120” 这个概念:“1 是看到一张不对称的脸,2 是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 是聆听讲话是否清晰。如果发现异常,拨打120急救电话。

我说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概念,是因为它实在是太简单了! 它因简单而完美。 他们把一个极为复杂疾病的症状总结在一个极简的复合词里,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可以极大地帮助中国人识别中风,从而使中风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挽救无数病患的生命,从而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我不知道他们是得到了什么样的神一样的启示,创造出这一概念出来的!不过这个过程已经不重要了。我深信,这个概念的提出和推广,必将造福于苍生,拯救千万中风病人的生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过去一段时间, 仁玉和他的同仁们在中国大力宣传“中风120”这个概念,为海内中国人的健康奔走呼号,以天下苍生的健康为己任,他们就是当今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传承者!他们学习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是当今中国社会的脊梁。

此时,我似乎听见了佛陀告诫弟子的声音: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朋友们,“善男子、善女人”,如果你们知道“中风120”,并能为他人解说,其福甚多!

写于2016年11月4日,斯坦福大学,正值“中风120海外讲师团”成立之日。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中风120的详细信息以及最新消息,请关注中风120官方网站(www.stroke120.org)和微信公众号(zf120)

作者:赵恒,华西药学系八二级校友,现就职于斯坦福大学,系“中风120海外讲师团”成员。